歷次整建:薪傳國寶,名師如雲

陳應彬

1864~1944,漳州南靖人,生在今新北市中和區,12歲開始隨父親陳井泉、兄長陳應倫學習木工,曾隨父參與1875年下泰山巖的肇建,後名滿全臺,是1981年陳文成事件主角的曾祖父。全臺許多大廟如北港朝天宮(1908~1912)、臺北慈聖宮(1910)、臺北陳德星堂(1912)、澳底仁和宮(1913)、龜山壽山巖(1915)、板橋接雲寺(1916)、豐原慈濟宮(1916)、臺北保安宮(1917對場作)、關子嶺大仙寺(1918)、木柵指南宮(1921)、臺中林氏宗廟(1922)、臺北劍潭寺(1923)、臺中樂成宮(1924)、羅東震安宮(1924)、桃園景福宮(1925)、三重先嗇宮(1925對場作)、中和福和宮(1927)、樹林濟安宮(1927)、麥寮拱範宮(1930)、本巖(1933~1935)、金山慈護宮(1935)、新莊地藏庵(1937對場作)等都是其作品。其派下學徒陳己堂、陳己元、陳和由、廖石城、陳專琳、林火寅、陳田、陳宏、胡賢、黃龜理等也都譽貫四海。

廖先

臺北迪化街著名的泥水匠師,約出生於日治初期,曾與泰山的泥水匠師李向榮一起負責造脊,1930年代承建許多寺廟與宅第,包括桃園景福宮、龜山壽山巖及本巖等,人稱「阿連司」。

李向榮

新北市泰山區人。其師父吳水出身泰山溝仔墘,是與廖伍齊名的泥水匠師,擔任過艋舺龍山寺修建委員會建設組長、關渡媽祖廟董事兼工務組長、財團法人臺灣省臺北縣竹林山觀音寺董事會多屆董事長。李向榮曾隨師父吳水工作,艋舺龍山寺、臺北關渡宮等都曾做過,也常配合陳己堂、廖先、陳天乞、徐俊三一起造脊,傳徒其子李明輝。1973年,張木成承包的下泰山巖三川殿石牌樓工程中,李向榮擔任監造委員。

黃龜理

1902~1995,15 歲追隨陳應彬學習木工,全臺各大廟宇中的神龕或通隨、托木等,常有其傳世傑作,屏東萬丹萬惠宮、中和福和宮、金瓜石勸濟堂、淡水清水巖、士林慈諴宮、臺北關渡宮、林口竹林山寺、艋舺龍山寺、本巖等即是如此。1964年李梅樹延聘他到國立藝專教授木雕10年。1985年獲頒教育部全國民族藝術薪傳獎。1989年被遴選為民族藝師。2001年新北市藝文中心1樓設立黃龜理紀念館。黃龜理在本巖的作品是無限珍貴的文化資產,計有下列各處:正殿中央正龕、左右邊龕;拜殿左右獸座(兩獅座、兩象座);拜殿左右圓光(暴紂十罪、華容道放曹);前殿前步口左右圓光(演義武場、劉備躍馬過檀溪);前殿後步口左右圓光(岳母刺字、徐母罵曹);前殿前步口左右壽樑脚(渭水聘賢、關羽單刀赴會)。

李闊嘴

來自泉州惠安,約生於1880年,1900年代來臺工作,住在臺北大稻埕,與陳應彬合作多場,1933年陳應彬主持頂泰山巖的重建,正殿與部分前殿石作就是請他負責。對書卷竹節窗的雕塑尤其拿手,他所雕塑臺北保安宮(1917)、臺中林氏宗廟(1922)、中和福和宮(1927)、員林福寧宮(1928)、田中書山祠(1930)、本巖(1933)等爐火純青的書卷竹節窗至今仍在使用。

蔣阿九

或稱為蔣九(仔),1899~1973,與定居鹿港的知名石匠蔣馨一樣,出身自泉州惠安崇武峰前村,同樣是「仁」字輩的峰前蔣家石匠。可能在1924年來臺,投入也出身惠安的石匠張火廣所主持的桃園八德三元宮石雕工程。在八德再娶妻生子,1929年臺灣妻在八德為他生下女兒蔣華英。1931~1932蔣九隨父親蔣匏承包麥寮拱範宮重建石雕工程。在拱範宮結識陳應彬的班底林火寅、陳專琳、廖石城等匠師,可能由他們的居中牽線,蔣阿九在1933年前來本巖承作前殿石雕,1934年完工。1936年後,定居於雲林土庫,開設「惠安石店」。惠安妻所生長子蔣文鳳(峰)婚後到西螺開設「西螺惠安石舖」,目前由長孫蔣國振主持。 其他作品另有大埤三山國王廟(1935)、土庫順天宮(1936)、麥寮光大寮聚寶宮(1937)、臺西五條港安西府(1945)、雲林東勢賜安宮(1949)、褒忠馬鳴山鎮安宮(1951)、布袋過溝健德宮(1964)、斗南順安宮(1966)、義竹新店紹徽宮(1967)等。1969年,北港朝天宮廟埕入口處有新萬仁(綠油精)藥廠所敬獻的石獅一對,由蔣九、蔣文鳳(峰)、蔣國振祖孫三人共同施作,落款「西螺惠安石鋪蔣文峰督造」。

許連成

1919年生於臺北市大橋町(今民樂街110號,迪化街旁),卒於2002年。1945年遷居三重市三和路3段107巷3號,後在此創建主祀觀音菩薩的「慈雲寺」。生於彩繪世家,受祖父許章瑞及父親許幼的指導,學習茶箱彩繪、掛軸神像、神明彩畫及開面技藝,後來跟隨彩繪名師洪寶真(憨師)工作,暗自學習建築彩繪,終能獨當一面、自立門戶,北部近百家的知名宮廟都有他的作品,而擠身名師之列。舉例而言,新莊地藏庵就有三次請他進行彩繪,分別在1964、1992、2002年。 許連成的門神彩繪喜愛「紅配綠」配色,鬍鬚尤其細緻,絲絲入扣。一般認為許連成的建築彩繪擅長「門神」與「壁畫」。1973年為本巖完成全廟彩繪,今本巖財神爺殿仍保有其韋馱、伽藍壁畫。次子許榮德、三子許榮宗繼承衣缽,也從事彩繪工作。

徐俊三

1941年生於林口,1955年隨父遷回泰山鄉黎明村橫窠雅老家。1956年,拜2004年薪傳獎得主姚自來為師,在姚自來的帶領下,從艋舺龍山寺開始做起,學習翹脊、泥塑、剪黏(剪花)及南燙(交趾陶)之傳統技藝,也見識到剪黏材料由碗片,變化到加入彩色玻璃、壓克力、陶片等。靠著細心、毅力、謹慎、靈巧,徐俊三做好師父交代的每一件工作。1960年出師。1975年起,徐俊三設窯自燒,人稱「北部窯」,近年主持臺北保安宮剪黏修復工程的潘坤地就是他的徒弟。 徐俊三修建的宮廟多如過江之鯽,遠近都有,如新莊慈祐宮、新莊地藏庵、木柵指南宮、南鯤鯓代天府、樹林濟安宮、樹林千歲廟、八里廖添丁廟、新市北極殿、野柳保安宮、松山奉天宮、屏東玉皇宮、林口贊天宮、白沙屯拱天宮、東港東隆宮、臺南四鯤鯓龍山寺等,不下百家。在1979年,曾承建本巖應化街口牌樓。2012年完成重建的林口竹林山觀音寺也是請他承作脊飾、石刻。徐俊三熱心教育,今亦擔任桃園市光啟高級中學董事會董事。

廖再順

高雄市杉林區人,1956年次。國小畢業後拜臺南剪黏名師葉鬃之長子、亦是剪黏匠師葉進益為師,學習剪黏技術,約17歲時獲得進益師的肯定而出師。師祖洪華、師公葉鬃、師父葉進益、師叔葉進祿,都是名震江湖的剪黏翹楚,葉家三代傳承,雄霸南臺。全臺各大宮廟都曾留下廖再順登峰造極的作品,例如高雄右昌元帥府、旗津媽祖廟、南鯤鯓代天府、高雄(哈瑪星)代天宮、大甲鎮安宮、臺中元保宮、竹山李勇廟、臺中樂成宮、新竹長和宮、竹南慈裕宮、屏東崇蘭社區蕭氏家廟、臺中張家祖廟、佳里震興宮、臺南新市大洲保安宮、泰山本巖等。

劉家正

1955年生於南投信義鄉,號玉山人,師事曾竹根(係劉家正的姨父,臺南畫師潘春源的門下)、丁網,彩繪過500多家宮廟,遍及全臺,不及備載。作品展覽多次,獲獎無數,係文化部登錄門神彩繪之文化資產保存者。2014年,劉家正藝師成立鼎臻傳統藝術坊後,本巖全廟彩繪為其第一個大型接案,殫精竭慮,脫離「整舊如舊」的傳統思維,揮灑其出神入化的技藝,本巖的門神、壁畫正是他40幾年功力的精華展現,2015年竣工。